第7 章 平面向量(教案) 【课题】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2 )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 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教学设计】 从“不同方向的力作用于小车,产生运动的效果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向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教材中用有向线段来直观的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不能比较大小,记号“a>b”没有意义,而“︱a︱>︱b︱”才是有意义的.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借助于位移来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的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是在负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来定义的.即a-b=a+(-b),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到,即a-b 可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作向量减法时,必须 将 两个向量平移至 同一 起 点. 实数 乘 以非零向量a,是数乘 运算,其 结 果记作a ,它是一 个向量,其 方向与向量a相同,其 模为a 的 倍 .由 此 得到abab∥.对 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要特 别 注 意“非零向量a、b”与“0 ”等条件. 【教学备 品 】 教学课件. 【课时安 排 】 2 课时.(9 0 分 钟 ) 【教学过程 】 教 学 过 程 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间 * 揭 示课题 介 绍 了解 0 第7 章 平面向量(教案) 教 学 过 程 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间 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如图7-1 所示,用100N①的力,按照不同的方向拉一辆车,效果一样吗? 图7-1 播放 课件 引导 分析 观看 课件 思考 自我 分析 从 实例 出发 使学生自 然的走向知识点 3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标量),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例如力、速度、位移等. 平面上带有指向的线段(有向线段)叫做平面向量,线段的指向就是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