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续篇|张辉诚:学思达的教学流程2017-12-12杭州市天长小学学思达,指自学-思考-表达,是台湾高中教师张辉诚经过十几年摸索,立志改变台湾填鸭式教学的教育创新。 2013 年 9 月,张辉诚老师开始推行学思达开放教室,是台湾“随时开放教室”第一人。四年来,全世界超过6000 位来观课。截至 2017 年 7 月,学思达团队教师在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做了912 场演讲和工作坊,总计影响 42,744 人次。学思达由一人独行发展为一个开放分享、串联合作的活跃教师社群,成为台湾教育创新对外输出的成功案例。有些大学教师、企业培训讲师也开始引入学思达的方法。2017 年 11 月,张辉诚老师在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中举办工作坊并做大会发言。我们将张老师的发言整理成三篇。第一篇,张辉诚:学思达如何改变教与学(一);今天为第二篇,详解学思达的教学流程。备课是要考虑学生怎么学,不是老师怎么教学生没有办法自学的原因:第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第二个,老师垄断了知识。老师为什么会上课?因为我们备课了,把我们抄的东西给学生。师生之间的资料是不对等的,老师的资料比学生多,才有办法上课。当学生的资料和我一样的时候,老师突然不会上课了。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翻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资料和老师的资料是站在同一个水平上。当我要让学生自学的时候,我永远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的课本资料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我要不要帮他补充到他看得懂。如果我不补充到他看得懂,他需要用什么样的工具找到这个答案?他有这个工具吗?第二个,我要花多少时间,训练多少能力?我都要帮学生想好。所以,我的学生上课,可以用参考书、教师手册、备课用书,还有手机。有时候,我要追求效率,就不要让他查那么久的时间,就用我的专业提供给他。我的备课不是在课本上抄得密密麻麻,而是做一个讲义,设计各式各样的问答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课本、根据讲义,可以自己看得懂,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知道学生最佳的专注时间只有 15 分钟、20 分钟,那就把所有的知识点切在 15分钟,他可以读完,保持他最佳的专注时间。如果他没有自学能力,我可能让他看三分钟就设计一个问答题,慢慢从三分钟变成四分钟、五分钟一直到 20 分钟,甚至整节课他都在自学。学生自学的材料,到底是要在课堂上看还是回家看?如果课堂时间够,而且又能够发挥高效,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课堂上做到。我花了 20 年,做到了。我觉得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