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东岗镇万宝山滴灌项目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林州市万宝山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总灌溉面积约 1300 亩,种植结构为核桃间种油用牡丹,灌溉水源取用红旗渠三干二支渠输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调蓄水池工程及田间灌溉工程。1.2 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依据相关规范,本次工程总灌溉面积小于 0.5 万亩,属于小型灌区,工程等级为 V 等,蓄水池及泵站等主要建筑物级别按照 5 级进行设计。2 调蓄水池工程按照业主前期提供的《万宝山调蓄池施工图设计》(以下简称“原设计),项目共规划新建 7 座调蓄水池,原设计结构型式均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根据前期制定的各蓄水池功能及设计成果,1#、3#、5~7#水池为高位水池,地面式结构,分别通过红旗渠、2#及 4#蓄水池进行补水灌溉;2#及 4#蓄水池采用半地下式,均布置在红旗渠附近,直接利用红旗渠进行补水灌溉,其中2#池兼做 3#池补水调蓄池,4#池兼做 5#、6#池补水调蓄池。接到设计任务时,3#池已开始施工,本次对3#池原设计成果进行复核后,发现其结构稳定性及配筋存在安全隐患。但限于其施工进度较快,主要结构已无法进行调整,故本次对 3#池部分配筋进行了调整,并在其外围增设 M7.5 浆砌石扶壁进行加固,扶壁间距 4m,壁厚 0.5m,并在池壁及池底长边中部增设二期浇筑 C30 补偿收缩混凝土,宽 1m。由于 2#及 4#池属地下式结构,且大部分为石方开挖,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一旦取出,池壁与基岩间隙填充较困难,且地下式结构其池壁稳定性要求相对较低,本次将原设计的 0.3m 厚钢筋混凝土池壁调整为 0.5m 厚 M7.5 浆砌石池壁,其中 4#南侧池壁为临空面,本次直接采用 M7.5 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充当池壁,并在其临水侧采用 0.15m 厚的挂网现浇 C25 钢筋混凝土进行防渗衬砌,在池壁及池底长边中部增设二期浇筑 C30 补偿收缩混凝土,宽 1m。池底维持原设计 0.3m 厚 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变。对于其余 4 座蓄水池,考虑到正常蓄水后池壁将承受较大的水压力,且均为地面式结构,本次将原设计 0.3m 厚 C25 钢筋混凝土池壁调整为 C25 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墙身厚 0.3m,扶壁间距 4m,厚 0.4m,并在池壁及池底长边中部增设二期浇筑 C30 补偿收缩混凝土,宽 1m。池底维持原设计 0.3m 厚 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建蓄水池结构设计及配筋详见相关图纸。3 田间灌溉工程本次田间灌溉工程设计主要包括:灌溉定额及年灌溉用水量、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