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方案 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等等,这些因素给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学生上机管理,养成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管理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行为习惯。如提前两分钟到机房前集中,规定“三带三不带”,即要带教材、笔记、鞋套,不带饮料、零食、磁盘。在机房外排队,肃静后进 入 机房,进 入 机房后填 写《 上机登 记表 》,发 现 机器 问 题 及 时报 告 教师,以 便 及 时处 理。下 课后做 到“三检查 ”,即检 查 电 脑 是 否 正常 关 机、桌 椅 是 否 摆 放 整 齐 、地 面 是 否清 洁 卫 生。每 节 课安 排值日 生进 行检 查 并 及 时反 馈 。提醒 学生在上课或 上机练 习过 程 中,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不修 改 电 脑 设置 ,不乱 设置 密 码 ,不删 除 别 人的文 件 ,做 到文 明 上课、文 明 上机。 经 过 这样 的教育,学生基 本 上都 能 负 责 任 地 使用机房设施设备,养成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二 、挖 掘 信息技术教材的德育内容,对 学生进 行思 想 品 德教育 在信息技术备课时,教师应 钻 研 教材,创 造性 地 分析 和处 理教材,深 入 挖 掘 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合理地 选 择 和运 用教学方 法 ,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能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1 利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时,介绍计算机虽不是我国发明,但它的发明人莱布尼茨声明,其二进制的原理来源于我国古代《周易》中的“八卦”;在讲到计算机硬件时,介绍我国已经拥有独自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同时我国也拥有许多优秀软件如 wPs 文字处理系统、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还可以介绍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国内的形势,了解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从被动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