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及临床应用目录产品概述1临床应用2竞品对比3药学性质通用名: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英文名: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SodiumInjectionMolecular:3500~5500道尔顿性状:无色或淡棕黄色的澄明液体认识肝素(1)•英文:heparin;简写为Hep•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它也存在于肺、血管壁、肠粘膜等组织中,是动物体内一种天然抗凝血物质。天然存在于肥大细胞,现在主要从牛肺或猪小肠黏膜提取。•肝素是一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制剂分子量在1200~40000,抗血栓与抗凝血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肝素具有强酸性,并高度带负电荷•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主要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肝素的抗凝作用都很强,故临床把它作为抗凝剂广泛使用。•191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McLean和Howell。认识肝素(2)•性质:一种酸性黏多糖。它是由D-氨基葡萄糖和L-艾杜糖醛酸或D-葡萄糖醛酸构成的聚糖,体内是在肥大细胞中合成,具有抗血凝和清除甘油三酯的作用。其抗凝血机理主要是抗凝血酶作用,在血液α-球蛋白(肝素辅因子)共同参与下,防止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一般具有活性的肝素其分子量要超过5000,当分子量在12000时活性不再增加。•白色或浅黄色或灰棕色无定形粉末。几乎无臭。无味。为一种天然多糖,取自猪或牛肠粘液或牛肺。有吸湿性。易溶于水(1g产品溶于20ml水),溶于盐水溶液,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和苯。1%的水溶液pH为6.0~7.5。比旋光度[α]D25+47°(C=1.5,水中)。半数致死量(大鼠,静脉)354mg/kg。既往的一些研究既往的一些研究既往的一些研究肝素抗凝的原理•由于肝素钠具有带强负电荷的理化特性,能干扰血凝过程的许多环节,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增强后者对活化的Ⅱa、Ⅹa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从而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中和组织凝血活素(因子Ⅲ)。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EDTA对血液中钙离子有很大的亲和力,能与钙离子络合而使凝血酶原无法转变为凝血酶,从而使血液抗凝。每0.8mgEDTA可抗凝1ml血液。凝血机制示意图药代动力学•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可迅速并完全被吸收,达峰血药浓度时间(Tmax)为3小时,半衰期约3.5小时•皮下注射时,生物利用度接近100%。•主要在肝脏代谢,经尿排出,在老年患者中消除半衰期略延长。适应症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体外循环中的血凝块形成肝素的新用途•高脂血症•胆汁淤积型肝炎•肺心病心衰•哮喘•胆石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烧烫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抗感染作用给药方式•皮下注射:腹壁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腹壁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单次给药单次给药–连续给药:初始剂量连续给药:初始剂量++维持剂量维持剂量活多史®使用——皮下注射方法1)患者取卧位。用提供的注射器和针头,在远离伤口或压痛点的前外或后外侧腹壁注入皮下组织,左右交替。2)清洁注射点,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呈皱褶。3)保持皮肤皱褶,垂直刺入针头至全部进入,回抽注射针栓,确信没有刺伤血管,然后注入活多史®。4)保持皮肤皱褶,并抽出针头。普外手术骨科手术治疗血栓塞性疾病血透防血凝块形成术前2小时皮下注射0.3ml此后每24小时一次持续到患者开始自由活动,一般在术后7天术前12小时和术后12小时皮下注射0.4ml术后治疗每日一次,持续到患者开始自由活动一般至少持续10天0.4ml--0.6ml,每日2次皮下给药,疗程10天若血透时间超过4小时,应再给予较少剂量;在有出血危险性病人血透,用量应是常用剂量的一半。体重(kg)<5050--69>70起始注射量0.3ml0.4ml0.6ml用量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静注后可产生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严重的出血现象,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急救(1μ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00单位肝素)。不可用于肌肉注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