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远缘杂交育种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远缘杂交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2)理解有关的概念;(3)掌握远缘杂交育种的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第二节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一、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二、远缘杂种夭亡、不育及其克服方法第三节、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一、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二、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三、远缘杂交育种技术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species)、属(genus)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远缘杂交(widecross或distanthybridization),所产生的杂交种称远缘杂种。远缘杂交又可分为种间杂交、亚种间杂交、属间杂交、科间杂交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的杂交,种内不同类型或亚种间杂交又称亚远缘杂交。第一节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一、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远缘杂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物种间的界限,人为地促进不同物种间基因的渐渗和交流,将异种(属)植物的有利性状引入栽培品种,从而把不同生物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特性结合于同一个个体,从而创造出新的品种,这是农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野生马铃薯(抗晚疫病)×栽培种↓抗晚疫病的品种普通小麦(2n=42)×中间偃麦草(2n=42)↓F1(自交、自由授粉或回交)-----------------------------------------------------↓↓↓小麦类型----×小麦-------×---------中间类型偏草类型(淘汰)↓↓↓↓小偃1号新曙光6号新曙光8号远中1异附加系龙麦1号新曙光9号远中2↘龙麦2号姊妹系远中3异源非完全龙麦3号远中4双二倍体(2n=56)远中5↗图7-1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育种程序示意图二、创造新作物类型通过导入不同种、属的染色体组,可以创造新作物、新物种。如著名的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三、创造异染色体系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可以导入异源染色体或片段,创造出异附加系(alien-additionline)、异替换系(aliensubstitutionline)和易位系(translocationline),用以改良现有的品种。异附加系(alienadditionline)是指某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然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异附加系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育性减退,也往往伴有不良的遗传性状,并且性状的遗传也不稳定,在缺乏严格选择的情况下,几代后往往恢复到二倍体状况,所以一般不直接用于生产,但这是创造异替换系的桥梁。普通小麦的黑麦附加系AABBDD+2(1R,2R,3R,4R,5R,6R,7R)AABBDD1234567AABBDD12345672RR异替换系(aliensubstitutionline)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为一新类型。如蓝粒小麦是普通小麦4D染色体被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所替换而成的异替换系。易位系(translocationline)是指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交换后,基因连锁群也随之发生改变外而产生的新类型。如小麦T-47易位系,小偃6号等。AABBDD1234567AABBDD2RR1234567CompleteSubstituted(ReferencetoDgenome)异代换系和易位系利用这些材料,可以把人们所需要的野生种的个别染色体或其片段所控制的优良性状转移到栽培品种中去,并避免异种(属)其它染色体不良性状的影响,在育种上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四、诱导单倍体五、利用杂种优势六、研究生物的进化二倍体种(2X=14)野生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A)↓(BB)(AB)↓染色体加倍四倍体种(2X=28)野生二粒小麦×粗山羊草(AABB)↓(DD)(ABD)↓染色体加倍六倍体种(2X=42)普通小麦(AABBDD)图小麦可能的进化途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在品种之间杂交难以完全满足育种目标要求的情况下,远缘杂交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各项育种技术相互渗透的结合点。实践表明:要使育种工作有所突破,必须打破物种间的界限,通过远缘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或其它物种资源中所蕴藏的独特特征、特性,扩大基因重组和染色体间相互关系变化的范围,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变异类型。第二节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一、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交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远缘杂交后,雌雄配子不能受精结合形成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