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功《外科正宗》对中医肿瘤学的贡献摘要:对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在中医肿瘤学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着重讨论了陈氏在肿瘤的病名及分类、肿瘤的病因病机方面的详细论述以及治疗上重视脾胃和调理气血,强调内外治相结合,善用以毒攻毒法的学术特点。认为陈氏的学术成就具体反映了明代中医肿瘤学的发展水平,其理论和实践对今天的肿瘤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明代医家陈实功〜的代表作《外科正宗》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外科专着,明清以来国内外多次刊行,流传很广,学术影响很大。其中陈氏在中医肿瘤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陈氏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经验,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肿瘤的病名及其分类陈氏在肿瘤的病名方面,继承了前人大多以肿瘤所出现的症状、体征为主予以命名的特点,并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已有初步的分类。乳岩陈氏指出:“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粟,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氏当时对乳腺肿瘤的观察和认识已相当深入。由于乳癌的肿块高低不平,坚硬如石,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故名曰乳岩。现今使用的“癌”字是从“酬”即“岩”字演变而来。乳岩和现代医学中乳腺癌的病名颇为相似。失荣失荣病名始见于陈实功《外科正宗》。陈氏指出:“失荣者,……其患多生肩之以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薰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这些典型临床症状极似现代医学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茧唇陈氏指出:“茧唇,初结似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甚则作痛;饮食妨碍,或破血流久则变为消渴、消中难治之症。日久流血不止,形体瘦弱,虚热痰生,面色黧黑,腮颧红现,口干渴甚者,俱为不治之症也。”上述症状与现代医学中唇部恶性肿瘤比较接近,如唇癌、唇部恶性黑色素瘤等。瘿瘤《外科正宗》继承了前人有关学说,设立了“瘿瘤论”专篇,对此进行系统的论述。指出五瘤筋瘤、血瘤、肉瘤、气瘤、骨瘤和五瘿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的不同临床表现和症状特点,以及相应的治法和方药,同时也列举了粉瘤、黑砂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