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内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素质化雅安市雨城区第八小学冯文当有人问诺贝尔获得者伦琴:“科学家需要什么修养”时,他回答说: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还是数学。可见数学在科学领域中的含金量及综合素质都很高。可在以往“强于基础,弱于创造”的“苦读+应试”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忽视了素质教育观,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学生始终被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长此以往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其结果等同于编一个固定的圈教学生买鸡蛋。这就是为什么在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学生能摘金,而最终未能通向诺贝尔奖领奖台的原因吧!这些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当今的小学数学基础教学中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唯有使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三位一体地得到发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既把知识当目的,又当工具”。而数学中的实践活动却能更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为什么呢?你看了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那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做,即实践。此时你便明白实践活动的意义了吧。一、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开放性,激发学生情趣数学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以形象性思维为主。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感到数学难懂、难学、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学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实践活动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加深和拓宽了学1生的知识面,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面的知识生活化。1、实践活动改变了学习环境、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它形式多样,打破了“身居斗室、正襟危坐、目不斜视、鸦雀无声”严肃呆板的学习方式,。学生既可在室内也可走出教室、融入社会,学生人人参与,特别是学困生,为其创设了宽松良好的环境,使其可以随说、随想、随问,消除自卑感。因此,它给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数学,在现实中学数学,丰富了数学知识,它体现了开放的文化、开放的空间,学生有选择、有合作,且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接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代替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