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应成领导干部的自觉专题肖凌之《光明日报》(20XX年09月10日02版)近几周,光明日报用整版篇幅相继刊发了袁纯清、赵克志、李鸿忠、罗志军、夏宝龙等省委书记的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内容鲜活、文风质朴、情感真挚,读来很受启发。我党始终注重调查研究。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不仅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至理名言,而且亲手写就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不朽的调查报告,为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建党兴国的重要法宝,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遵循和恪守这一优良传统。但是毋庸讳言,现实中,总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喜欢当官做老爷,擅长作秀,习惯做表面文章,事情不清作指示,民意不明发号令,常常演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闹剧。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车窗看一看,会议室里听一听,材料堆里翻一翻,大会场里讲一讲""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深入、不具体。不做调查研究以及做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也会严重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当好领导干部,就得注重调查研究,将其作为工作习惯经常做,做到脚到、耳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在掌握实情上下功夫,在寻找办法上动脑筋,在增强实效上出文章。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求实的态度,防止浅尝辄止。要沉得下、蹲得住,甘当小学生,与农民、工人、基层干部广交朋友,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喜、所恶。既听正面建议,也听批评意见;既听多数人的意见,也听少数人的意见;既要听喜,也要听忧,从而真正把基层的情况吃透,把工作中的问题找准,最终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达到调查研究、促进工作的目的。调查研究不是摆设,也不是笼统的抽象概念,而是要找准方向、突出重点。既要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又要聚焦社会的热点和难点,还要关注新情况、新问题;既要把握好政策的科学运用,又要做好先进第1页共9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还要注意吸取各种教训。光明日报推出的几位省委书记的调查报告,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亲自撰写调查报告,写出对基层的真情实感,既是对调查研究的反思、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躬行。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将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使之成为行动的自觉和工作的习惯。第二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不断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特制定本制度。1、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在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正常情况下每2个月至少安排一次。2、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仅要了解局机关的情况,还要了解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不仅要接触干部,而且要接触一般职工;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3、调查研究要做到主题清楚,目的明确,紧紧围绕事关大局,事关发展方向,带有普遍性、典型性、指导性、决策性的问题进行。4、调研情况要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每个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一篇调研报告或论文,为政策的制定和宏观指导提供直接依据。第三篇:领导干部要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指出,“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共产党员是不是以身作则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搞好工作,有所创新,必须不断地开展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才能统揽全局、驾驭局势;才能了解群第2页共9页众需要,掌握群众的愿望,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