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往前看》体会和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往前看》是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总结报告,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邓小平这次的讲话也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曾在“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针对“两个凡是”方针,提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重读这篇报告,联系当前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践的角度,对邓小平当时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往前看”的指导思想报告有很的大体会,对“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方针”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重要条件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但是,回顾“文革十年”,民主集中制没有彻底贯彻、实行,民主太少,集中太多。同时,民主在经济、法律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而邓小平的报告针对民主的不健全,正确区分和解决了民主在政治、经济和法制化中的作用。所以,本文试着从民主在政治、经济和法制化中的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我国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但是,回顾建国后到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我国的民主制度并没有彻底实施。文革后,“两个凡是”方针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因而,民主制度发展缓慢。邓小平针对民主制度建设,提出要创造民主,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因而要求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采取民主手段,反对以前压制、打压的手段。同时,对于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这一系列条件的确立,实行到今天,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民主不仅指政治民主,还指经济民主。中国的政治民主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经济民主建设也在改革开放时逐步建立,第1页共14页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发挥支柱作用,私人企业密集发展,个体户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积极性,让农业生产热火朝天。现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经济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幸福指数也不断上升。对比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落后、封闭、贫困,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确是一剂良药,尤其是经济民主改革。邓小平在经济民主改革中指出,发扬经济民主,就要下放权力,让地方、企业和生产队对有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方面的积极性。因而,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开始调动起来,人们为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发挥开创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济现代化,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创造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政治、经济民主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支持和保障。纵观历史,结合文革教训,我们认识到一切祸乱的根源在于法制的不健全,一旦法制的尊严被破坏,它所维护的规章制度就很难保障。所以,邓小平在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也不忘加强法制建设。邓小平指出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为了维护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化进程,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靠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民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还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现在,我国的法制根基不可动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真正实现了法圣商鞅所说的“以法治国”。但是,现实让我们认识到法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实现。因而,不可避免,一些涉及民生、社会、刑法、内政外交的问题还不能得到完善、合理的解决。例如,流浪儿童救护,家庭暴力处理,自卫反击问题,钓鱼岛问题。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刘少奇冤案这种性质的冤假错案是不会再重演的,毕竟,除了法制之外,还有群众雪亮的眼睛和越来第2页共14页越明智的判断和选择。总之,邓小平这篇报告为党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开辟了道路。报告中提到的民主建设,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