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做状语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做状语外,其他名词做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却很普遍,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等。例如:①朝(在早上)济而夕(到黄昏)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②既东(向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向西)封。(《烛之武退秦师》)③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省乎己。(《劝学》)④上(在地上)食埃土,下(在地下)饮黄泉。(《劝学》)2.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该活用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它实际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动+兼+动+宾(或无宾),现在则简化为主+动+宾,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例如:①徐孺下(使……放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使……为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3.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该活用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强调主语对宾语的主观感受或认识。翻译时可按这个格式:主+以 (或“把”)+宾+为(或“看成”或“当作”)+表意动的名词。例如:①孔子师(以……为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以……为鉴)之。(《阿房宫赋》)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把……作为宾客)其父。(《伤仲永》)4.做动词在文言文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被用作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名词用作动词后,原有的名词意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②子孙帝王(称帝称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③道(取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二)动词的活用1.做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①且君尝为晋君赐(恩惠)矣。(《烛之武退秦师》)②追亡(逃跑的军队)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2.使动用法这时,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