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理论宁海中心幼儿园高红(2010.9.12)一直以来, 我们总是提倡“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 , 但是孩子仍然只是一个参与者, 而并非是环境的“主人”。随着瑞吉欧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影响,“把环境还给孩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 起着一定的作用。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艾米利亚则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他们赋予了环境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重要位置。可见环境不再只是一种背景、支持,而是课程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结合实践,对幼儿园环境在课程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一、丰富的、多元的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不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为主要内容。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能激发兴趣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环境。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1) 环境生成课程。如果将幼儿所学的知识,有意在环境布置中露出“冰山一角”,就会激发幼儿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关注、期待。如“我们的地球”环境布置中,我们将污染的湖泊和枯萎的树木等图片挂在墙面上 ,活动间隙会有孩子在图片前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趁机就可顺势生成主题教育活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2)环境激发幼儿互动。环境为幼儿的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3) 环境增进师幼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或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从而使教育效果更加显着。二、开放的、多方位的环境是幼儿的需要幼儿最初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的,可以说幼儿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