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_第1页
1/14
《曾国藩传》读后感_第2页
2/14
《曾国藩传》读后感_第3页
3/14
-1-曾国藩传》读后感一、自律曾国藩“出身平常,天赋堪称同时代大人物中最差,身体也很差。”“年轻时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差。”单是一个秀才就考了将近十年,以致成为湘人的笑柄。尤其是道光十二年,不仅落榜还被主考官“悬牌批责”,成了“文理欠通”反面典型,全省“出名”。然而他并没有气馁,“回家后一头钻进书房,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找出失败的原因。”“他找出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看来看去,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通关和整体气势。”功夫不负有心人,道光十三年当他再次踏上科举之路,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又中了举人。并顺利一路进入翰林院”。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不仅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还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尚拙”。正因为尚拙,他认识到笨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进入翰林院,这里都是全国精英中的精英,他和人家一比,身上有很多严重缺陷:说一口难懂的方言、视野狭窄、观念庸俗、吸烟、浮躁坐不住、爱去菜市口看杀人等。这更坚定了他的自律信心,坚持每天写日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把日记送给朋友传阅,以达到自律的目的。这是他的成功秘诀之一。-2-直到晚年,仍然每日照常工作,每天清理文件,见客,阅理学著作,核改信稿等。二、志向高远。“曾国藩 1840 年到北京做官,进入翰林院,1852 年离开北京。在十多年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创造了道光朝的记录。”他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还有一身的坏毛病。为什么在官场上如此春风得意呢?第一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强。第二目标高远。他在三十岁提出“学做圣人”的目标。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十二条军规矩:1、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2.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4.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5. 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6.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7.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9.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12.夜不出门。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作准备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曾国藩传》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