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八主备人杨金玲备课时间课题手指课时2课标教材学情分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学习目标评价要点及策略1.认识“弦、揿”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 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 21个词语。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重点)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1、能正确认读文中生字并会书写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2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学生活动评价任务教师引领活动一1、听写词语2、填空练习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3、回顾课文内容(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活动二1、通过表格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小组全员参与,各抒己见。观察表格,反馈内容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填空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1. 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2. 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 2 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3学生读句子,了解意思,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准确找出描写大拇指的句子,正确认识大拇指的特点。3、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