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为避免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储存、检测等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的影响,从而产生短路、电阻漂移、开路、工作性能退化等不良现象。特建立此程序文件,以保证产品品质,增加可靠性,减低不良率,节省产品工时成本,降低维修费用。同时,提高员工对 ESD 的认识,加强员工自觉防止 ESD 现象之观念,促进生产管理水平之提高。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供应链 ESD 运作及维护管理。 三、定义 4.1 ESD: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原意是指静电释放,即通过带静电区域直接接触或感应而引起的静电电荷在不同电势物体上的转移。后指静电防护,即避免静电释放的发生。 4.2 ESDS: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e Device,静电敏感元件。 通常分为两类: I 类敏感度元件的敏感电压为 1V ~ 1999V,II 类敏感度元件的敏感电压为2000V ~ 4999V。 4.3 防静电工作区:由各种防静电设施、器件及明确的区域界限形成的工作场地。 4.4 静电敏感度:Electrostatic Sensitivity,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值。 四、分类 根据ANSI/ESD-S5.2 CLASS M1 标准,如下: Ⅰ级静电敏感区:放电:0~1999V 静电测量:<200V 特殊静电防护区静电测量:<100V(针对客户指定特殊的光器件产品或其他高等级 ESD 产品的储存和装配区域等) Ⅱ级静电敏感区:放电:2000~3999V 静电测量:<500V Ⅲ级静电敏感区:4000~15999V 现规定 HYT 制造车间敏感级别为: I 级区域 —— SMT、部件装配部、电子原料仓; (针对特殊客户需求,如飞博创光电产品的生产、储存等,SMT、电子原料仓采用“特殊静电防护区”等级,静电测量: <100V;部件装配部采用“Ⅰ级静电敏感区” 等级,静电测量:<200V) II 级区域—— 终端包装部。 5.1 公司内部由双色斑马线围起的区域为防静电工作区 5.2 根据材料的导电性,将防静电工作区内使用的材料分为以下四类: 五、职责 设备组工程师负责 ESD 总线接地有效并定期进行点检; 技术员定期对各工位进行静电电压测试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工程师处理; 生产主管、拉长督促生产员工穿好防静电工衣、工帽、工鞋并戴好防静电手腕带,并对手腕带进行定期测量,确保工作 有效,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保安组负责督导外来人员进入制造中心车间前穿戴防静电工衣及鞋套。 质量保证部负责对 ES D 防护执行情况进行稽核。 六、程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