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 二阶层理论(备注 :是递进的 ,满足前者 才考虑后者)违法(客观)构成要件构成要件符合性(行为、行为对象、结果、构成身份)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其他违法阻却事由)责任(主观)条件责任条件(故意、过失、目的与动机)责任阻却事由(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正面的表明犯罪成立的要素。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消极的、反面的否定犯罪成立的要素。(符合性判断中自然的、直观的判断)(符合性判断中要借助价值观念的判断)因为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所以刑法中大多数构成要件都是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消极的构成要件极为罕见,例如刑法 389 条第三款的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客观(违法)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责任)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违法)的构成要件要素: 例如行为、对象、结果、构成表明行为外在的、客观面的要身份等。素主观(责任)的构成要件要素: 例如故意过失、目的、动机等。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面的要素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刑法条文明文规定的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刑法条文表面上没有规定,但实质上是必须具备的要素绝大多数的构成要件都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是盗窃罪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行为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与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要1件要素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部分犯罪成立要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指为违法性提供根据的要素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又叫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分界要素,是指不为违法性提供根据,只是为了区分相关犯罪(包括同一犯罪的不同处罚标准)界限所规定的要素。例如目的、动机、构成身份。例如第 114 条中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第 270 条第 2 款中的“遗忘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