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微课设计方案

微课设计方案_第1页
1/8
微课设计方案_第2页
2/8
微课设计方案_第3页
3/8
附件三:2015 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标题:学校:执教教师:填表日期:教学设计方案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皖南医学院刘辉2015 年 11 月 28 日教 学 设 计 方 案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作品标题所属课程医学免疫学M105——以青霉素引发过敏为例相关知识点超敏反应;IgE 抗体;变应原课程编码临床医学、护理医学等专业本授课对象科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长6 分 8 秒使用教材《医学免疫学》 主编曹雪涛第 6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建议包含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和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总结等内容,注意文字简洁,思路清晰,字数不宜过多。教学背景:免疫学理论深奥、抽象,难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为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深入浅出的讲授,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变枯燥为生动。针对临床医学、护理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体现医学人文情怀、“早临床”等理念也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基础免疫学的理论知识,能理解抗原、变应原、表位、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细胞、抗体等概念和原理,也已经初步认识了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类。超敏反应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的病理免疫反应,即异常的免疫应答。根据反应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应性个体再次接受变应原刺激产生的迅速反应,其本质是特异性 IgE 应答。发生过程分为致敏和发敏两个阶段。发生这种反应的机体常常为特应性个体,有遗传倾向。变应原是指刺激机体产生 IgE 应答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变应原如含高蛋白的鸡蛋、牛奶,一些海产品等;药物变应原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随着工农畜牧业发展,污染物增多,新的变应原也不断出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临床医学、护理医学专业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记忆 I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主要过程:致敏和发敏两个阶段;2、能理解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本质;3、能举例说明(以青霉素引发过敏为例)临床上 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如何发生的;4、能从青霉素的神奇发现、神奇疗效、神奇不良反应的角度体会医学人文情怀。教学内容:人卫第 6 版教材《医学免疫学》,第十七章超敏反应,第一节I 型超敏反应,第二部分发生机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微课设计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