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名词解释1、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受累动脉从内膜开始,先后可出现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和逐渐退化的钙化,从而导致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2、t Heart e rate variability:指 24 小时内每个心动周期间差值的变异度。正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指标应有较大的变化,心率变异度减少或消失,反映了机体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减退,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意外事件。3、缺血性心脏病: :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 (痉挛),两者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4、高血压危象: :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高血压危象发生的 机 制 是 交 感 神 经 活 性 亢 进 和 循 环 儿 茶 酚 胺 增 加 。 收 缩 压 可 高 达33.8kPa(260mmHg),舒张压 15.6kPa(120mmHg)以上。5、I VVI 起搏综合征: :心室起搏后,由于失去房室正常的收缩顺序,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血压下降 、头晕、眼黑或心衰症状,称为 VVI 起搏综合征。6、变异型心绞痛 s (Prinzmetal's t variant a angina pectoris) : :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的 ST 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T 段可压低。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塞。7、猝死(n sudden c cardiac death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 1 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障碍,进而发生生物学死亡。大致分前驱期,终末期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需立即抢救。8、舒张性心力衰竭: :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驰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下降,致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损,心室压力 容积曲线左上移位。因而心搏出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致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机制可有:①左室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心肌僵硬。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的向心肥厚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9、室性并行心律 r (ventricular parasystole): :心室的异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