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意义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邓小平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第1页共3页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努力方向。第一,在资金投入上,要处理好政府带动与社会推动的关系。农村文化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本来应由政府来提供。政府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支出,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意识,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不足的瓶颈制约。第二,在设施建设上,要处理好建设与管理使用的关系。解决农村文化发展落后面貌,关键是完善农村文化设施。要坚持管建并重、管用并举的方针,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第三,在效益分析上,要处理好讲究档次与实际实用的关系。建设农村文化不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农村群众提供文化享受,办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把农村文化阵地建成农村的标志性建筑、农村文艺作品创作成文艺精品、农村文化活动办成上规模的文艺盛会,当然是件好事,可以带动农村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第四,在内容建设上,要处理好发展现代文化与挖掘地方特色的关系。用现代文化成果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第五,在活动形式上,要处理好政府搭台与民间唱戏的关系。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政府组织是前提,民间自发参与是关键。政府要充当起农村文化建设领唱者的角色,每年有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节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第2页共3页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