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一、调查结果的反思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一定了解。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结论。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浓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总体感觉并不是很好,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感觉枯燥、无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低。一是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不如看外语和专业书实用。二是有些学生比较功利,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获得学分,学不学用处不大;三是有些学生有抵触情绪,有325%的学生认为“社会环境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见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没有很强的说服力。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调查问卷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教师“理论功底欠缺,讲解内容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不能很好地解答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教室大,学生多,教师难以很好地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客观上造成课堂控制效果不好。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不新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比较传统,问卷中有30.33%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需要改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思想政第1页共4页治理论课教材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指定,虽然教材内容阐述透彻,逻辑严谨,但内容比较传统,说教严重;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生与高职生使用的教材完全相同,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编写的教材;三是教学内容重复比较严重,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课程,所学的知识学生基本都熟悉,所以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新奇感。4教学形式创新不足调查问卷显示传统的“教师主导式课堂教学”不受学生们的欢迎。527%学生认为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效果较好。42.37%学生认为教师“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缺乏师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重说教、启发不足,重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缺乏;教学形式创新不够,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参与程度不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建议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自觉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其次,丰富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关注大学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努力使教学内容反映当今形势的新变化,反映青年学生生活实际的新变化。同时,重视实践教学,把课堂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职业实践纳入教学内容。通过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重点在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全面驾驭课堂。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只有这第2页共4页样才能在讲课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以高深的学术造诣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取信于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不断地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以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