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LONASS系统概述 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Orbiting Nav igation Satellite Sy stem,Global'nay a Nav igatsionnay a Spu tnikov ay a Sistema, GLONASS)是前苏联为满足授时、海陆空定位与导航、大地测量与制图、生态监测研究等建立的,1978 年开始研制,1982 年 10 月开始发射导航卫星。自 1982 年至 1987 年,共发射了 27 颗 GLONASS 试验卫星。于 1996 年初投入运行使用。 GLONASS 提供两种导航信号:标准精密导航信号(SP)和高精密导航信号(HP)。SP 定位与授时服务适用所有 GLONASS 的国内用户。其水平定位精度为57-70 米(99.7%置信),垂直定位精度为70 米(99.7%置信),速度矢量测量精度 15 cm/s (99.7%置信),时间测量精度在 1 mks (99.7%置信)。 1 构建 GLONASS的目的 航空、航海交通安全与管理; 大地测量与制图; 地面交通运输实时监控; 移动目标的异地时间同步; 生态监测、野外搜寻与救生。 2 GLONASS系统的组成 同 GPS 一样,GLONASS 定位系统也由三个部分组成(参见图 6.1),即 (1) GLONASS 卫星(空间部分); (2)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监控部分);和 (3) GLONASS 接收机(用户部分)。 2 图1 GLONASS系统组成 2.1 GLONASS卫星及其星座 GLONASS 由24 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3 个轨道上,每个轨道有8 颗卫星,轨道上卫星间距45 度(图6.2、表 6.1)。 轨道平均高度:19100 km 轨道倾角为 64.8 卫星运行周期:11 时 15 分 GLONASS 上述空间配置,保证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均至少可以同时观测 5颗卫星。 图2 GLONASS 卫星星座 3 表1 GLONASS系统参数 轨道数 3,间隔120 卫星分布/轨道 8,均匀分布 轨道倾角 64.8 轨道半径 25510km 轨道周期 8/17 恒星日(11 时15 分) 地面重复跟踪 每8 个恒星日 载波信号 (1602 + n*0.5625) MHz n=通道数 编码 所有卫星相同,频分制 调制码 C/A,P 码率(P) 5.11 MHz 码率(C/A) 511kHz 星历数据表示方式 大地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 PZ-90 时钟数据 时钟和频率偏移 轨道数据 卫星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每隔半小时一次 1982 年10 月,第一代Glonass 卫星首次由质子号运载一箭三星发射入轨,卫星采用三轴稳定体制,整量质量1400kg,卫星寿命5 年(图6.3)。为满足定位需求,卫星携带有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