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GPS 市场分析及对策 ——孙林光 一、市场情况分析: 1.从产品角度分析: 目前市场中 GPS产品的主要趋势为同质化严重、功能接近、缺乏创新。 GPS生产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不强,除少数企业拥有 RD 开发团队外,绝大多数企业仍依赖于方案提供商解决产品的技术问题,同一方案被重复提供给多家生产企业,造成产品的功能、外观趋同,很难形成个性化竞争优势。造成的结果是方案公司独领风骚而不是生产企业异军突起,最终将接受同样方案的生产商推到价格竞争的泥潭。 同时,GPS软件提供商-地图厂商的成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而地图升级等后期服务也将给厂家背上包袱,因为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地图供应商尚没有有效的办法来有效提高软件的售后服务效率和质量。 2.从价格角度分析: A.零售价格: 经不完全调查,消费者对GPS接受的价格范围主要在 3000 元以下,占总数的 80%。3000元-6000 元的占 15%,6000 元以上的占 5%。消费的主流仍然在中低档产品,且消费人群主要为中高档车辆的使用者,消费者购买目的调查反映,娱乐目的的占第一位,旅游和商务排其次。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GPS 产品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尚未打开,消费者意识不够,GPS 在消费者眼中尚属于休闲娱乐产品,其主要功能还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 2).GPS的消费者空间狭窄,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高档车车主为 GPS产品消费的主流, 究其原因,中高档车车主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识带动了购买行为。但同时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中高档车GPS 前装的普及,二是中低档车意识形态转变的推力如何解决。前者对于PND厂商是一个门槛,要么挤入专业性强的前装市场,要么放弃。后者留给PND 厂商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消费者教育,从意识上改造中国消费者。 B.生产成本 从06 年开始,GPS 产品开始大幅度跳水,究起原因如下: 1).应用方案趋同、生产成本接近、技术附加值不高、成本透明。 目前主流的GPS 方案提供商不过 5 家,主流方案不外乎 SAMSUNG 和Centrality 。在同质方案的指引下,厂商的生产成本接近且缺乏自主创新部分,生产成本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2).海外市场GPS 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调,零售价格与 04、05 年比较,下降了50%以上,连锁反应影响了中国的OEM 企业,依赖出口创收的国内几大厂商掉转船头,反攻大家看好的国内市场,国内供货量大增,价格持续下调,从06 年底到 07 年初,此类现象表现明显。 3).生产商规模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