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灵动的生命美术教案 篇一:2 灵动的生命 第 2 课 灵动的生命 一、教学目的 认知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悟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掌握雕塑的根本语言。 技能目的:尝试泥塑外型,掌握雕塑的语言,探究生活中实物材料的新生命,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和方式,有创意地设计、制造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雕塑作品。情感目的:体验雕塑制造的乐趣,加强生活情趣,培育学生的低碳生活认识和审美感悟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运用雕塑语言表现空间与体积。 教学难点:雕塑语言的创新性表现及审美表达。 三、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范作、展示材料。 学具:塑泥、四周随处可寻的实物材料,所需的加工工具等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课题《体积与空间的生命》 二、新授课程 (一)赏析感悟,体验多样材料 《男子头像》:青铜,作者罗丹(法国)。 《男子头像》惊人地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制造力和粗暴的现实主义风格,这张脸上没有任何地点是空白、缺乏表情或无关紧要的东西。雕塑作品以生动的表情,流露出情感的表达。罗丹追求“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迸发。 《红色的经历》:玻璃钢,作者陈文令(中国)。 这群男孩雕像,天真、健康、淘气、爽朗,总共一百多个,作品用玻璃钢翻制,打磨抛光后,喷上红漆,放置在沙滩、树干、船头、灯塔上。这些作品属于新型的艺术形态,介于写实雕塑、装置、互动式行为艺术和偶发艺术之间,是集装置和行为于一体的前卫艺术。 (二)立意构思,探究制造方法艺术家们是如何样让生命绽放的呢?你觉察了哪些有趣的材质? 个性葫芦、石头画小狗、金属焊接的企鹅、铅笔雕刻的靴子、文具小蜻蜓?? 废旧的文具:量角器、燕尾夹、橡皮、铅笔?? 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呢?可以选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的艺术性? 结合材料呈现的根本外型元素,大胆想象,构思独特,才能制造出富有生命的空间外型。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制造方法,表现材料的生命本质和神韵,将平凡变得不再平凡,将生活变得有趣而精彩。 《堂·吉诃德》 废旧金属零件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被给予了生命。开瓶器变成了惊奇的盔甲,铁盖成了盾牌,自行车铃铛、水龙头和打蛋器构成了雄健的战马,神气的堂·吉诃德来了!从材料选择、加工方法、创意构思、色彩搭配、创新思维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