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教学设计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周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的第一课。本单元与三年级的《我在哪里》《小车的运动》《跷跷板》共同组成了小学阶段对简单机械以及位置和运动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节课重点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行探究其中的科学规律认识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尝试用所学到的科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以及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二、设计理念在进行教学时,我将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实验、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三、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从“问题一一实践一一结论一一应用”的原则。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实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的活动中,知道什么是斜面。2.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使用斜面的规律。3.通过实例介绍,进一步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够用简单器材做简单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实现认知迁移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具有运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实际的意识。3.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斜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2.通过了解认识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探究实验,增进科技素养与科学鉴赏力,更深刻的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美妙与人类无穷的智慧。教学重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了解影响斜面省力的因素。教具和学具准备:长短不同的木板木块测力计小车螺丝钉实验记录表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创设搬书的情境教师指着一大箱子的图书说:同学们,这箱书是咱们班同学捐献给希望工程的,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它搬到桌子上来。谁来试试?请一名学生尝试。2.根据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教师谈话:这箱子书太重了,他搬不动。哪位同学帮她想一个好办法,能让他把书搬到桌子上呢?学生想到:斜放一块木板,沿着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