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PUG 功能点分析介绍 引言 IFPUG 的功能点分析(FPA)方法是一种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软件规模度量的有效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组织在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软件规模的度量。故在此对功能点分析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FPA 简介 FPA 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度量软件规模的一种方法。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系统分为数据功能和交易功能两大类,分别根据具体的规则来计算功能点,最后结合系统的特征因子来调整功能点数,从而得到最终的系统规模。 具体的度量步骤如下所示: 1. 确定功能点计数类型 2. 识别软件的应用边界 3. 识别数据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 UFP 4. 识别事务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 UFP 5. 确定 UFP 数 6. 确定值调整因子 7. 计算调整 FP 数 这里的用户指的是用户功能性需求的任何人和/或任何时候与软件通信或互动的任何人或事物。 所谓用户可识别是指为处理而定义的需求或/和能被用户和软件开发者赞同和读懂的数据组。 所以一定要注意功能点评估的方法一定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并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它与具体采用何种开发语言,何种技术方案无关。 关于功能点计数类型 功能点计数类型在 IFPUG 的 FPA 中分为三类:新开发类型、增强类型、应用系统。 其中新开发类型简单的来说就是从无到有的开发一个系统; 增强类型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新增、完善甚至删除已有的功能。 应用系统则是指对已经存在的系统进行功能点计数。 这三种类型的系统在计算功能点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关于应用边界 在 FPA 中强调在进行 FPA 之前一定要定义应用的边界。因为这关系到后续在计算功能点的时候相关类型功能的识别以及最终的规模。 而所谓应用边界就是定义范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确定哪些业务包含在应用中,而哪些业务在应用之外。 关于数据功能 在FPA 中将数据功能分为两类: 1、内部逻辑文件(Internal Logical File, ILF) 2、外部接口文件(External Interface File, EIF) 这里的文件指的是一组用户可识别的逻辑数据或者控制信息。它与我们在具体实现时设计出来的物理模型是无关的。 内部逻辑文件(ILF)指的是一组用户可识别的在应用边界内且被维护的逻辑相关数据或者控制信息。ILF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应用的一个或几个基本处理过程维护数据。 而外部接口文件(EIF)指的是一组在应用边界内被查询,但是在其它应用中被维护的、用户可识别的、逻辑相关数据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