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 相 关 常 识 一 、 IP 地址概念 IP 地址是一个32 位的二进制数,它由网络ID 和主机ID 两部份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的一台计算机。网络ID 用来标识计算机所处的网段;主机ID 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段中的位置。IP 地址通常用4 组3 位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隔。比如,192.168.0.1 。 补充(IPv 6):前面所讲的32 位IP 地址称之为 IPv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Pv 4可用IP 地址数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据权威机构预测到 2010 年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每个人至少需要 10 个IP 地址,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和智能化冰箱等。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 IPv 6 规范,IPv 6 用128 位表示IP 地址,其表示为 8组4 位16 进制数,中间为“:”分隔。比如,AB32:33ea:89dc:cc47:abcd:ef12:abcd:ef12。 二、 IP 地址分类 为了方便 IP 寻址将 IP 地址划分为 A、B、C、D 和E 五类,每类 IP 地址对各个IP 地址中用来表示网络ID 和主机ID 的位数作了明确的规定。当主机ID 的位数确定之后,一个网络中是多能够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也就确定,用户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选择一类 IP 地址构建网络结构。 A 类 A 类地址用IP 地址前 8 位表示网络ID,用IP 地址后24 位表示主机ID。A 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 的第一位必须以0 开始,其他7 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7 位全为 0 是网络ID 最小,即为 0;当其他7 位全为 1 时网络ID 最大,即为 127。网络ID不能为 0,它有 特 殊 的用途 ,用来表示所有 网段,所以网络ID 最小为 1;网络ID 也不能为 127;127 用来作为网络回 路 测试 用。所以A 类网络网络ID 的有 效 范围 是1-126共 126 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包含224-2 台主机。 B 类 B 类地址用IP 地址前 16 位表示网络ID,用IP 地址后16 位表示主机ID。B 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 的前两位必须以10 开始,其他14 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14位全为 0 是网络ID 最小,即为 128;当其他14 位全为 1 时网络ID 最大,第一个字节 数最大,即为 191。B 类 IP 地址第一个字 节 的有 效 范围 为 128- 191,共 16384 个B 类网络;每个B 类网络可以包含216-2 台主机( 即65534 台主机)。 C 类 C 类地址用IP 地址前 24 位表示网络ID,用IP 地址后8 位表示主机ID。C 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 的前三 位必须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