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17]张峻: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 5 大治疗要点8 月 10 号,2017 年中国心脏大会(CHC 2017)在北京召开。在本次大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张峻医生以“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一、心源性休克定义及病因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最低限度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伤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表 1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以上病因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是指广义的心源性休克,而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是狭义的心源性休克。表 2 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病因CREATE-ECLA、NRMI 及 COMMIT 等研究数据显示,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在 3.9-8.6%不等,而且多数患者的死亡率在 60%以上。2010 年的北京调查数据显示,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梗患者直接 PCI 后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占比可达 39%。二、临床表现及诊断1.临床表现心源性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脏器供血不足、组织灌注不足以及基础心脏病的表现。心源性休克早期、中期及晚期表现存在一定差异。表 3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表现2.诊断确诊心源性休克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低血压 收缩压<90 mmHg 以下至少 30 分钟,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降幅>60mmHg;◈ 组织低灌注 四肢湿冷、少尿(<30 ml/h),血气低氧及代酸;◈ 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影像学改变 心脏指数下降,肺楔压增高;胸片提示肺淤血、肺水肿;2014 年 ESC 血运重建指南、2015 年法国 FICS 成人心源性休克管理建议及 2016 年 ESC心衰指南推荐确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室和瓣膜功能,排除机械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 最好在 2 小时内进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推荐动脉有创监测;◈ 生化指标 强烈推荐反复测定乳酸盐,评估休克状态是恶化还是缓解。三、心源性休克治疗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呼吸支持、药物治疗、再血管化治疗和机械辅助装置。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有以下三种:◈ 血流动力学参数 平均动脉压>60 mmHg,心脏指数>2.2L/min/m2;◈ 氧供充分 氧饱和度>92%;◈ 器官功能恢复 乳酸<2.2 mmol/L,尿量>30 ml/h,意识清楚。1.一般治疗◈ 体位、止痛、建立静脉通路、低温治疗,最好避免患者体温过高◈ 监护(心电、呼吸、血压、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