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局生态保护工作总结县水土流失曾经十分严重,在1992年底,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23.63万亩,是当时省15个超百万亩水土流失面积的县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我县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旱灾害频繁,农田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的损坏,水土流失问题引起了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历年以来,勤劳朴实的人民和几代水保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财政部、和省、市水保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开展水保生态建设,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减轻了水旱灾害,生态保护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我县生态保护工作总结如下:一、一任接着一任干,水保治理创特色、出成效水保人在长期的生态保护大道上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1993年—2002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防治二期工程,全县开工治理小流域30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97.4公顷,创建了、等一批“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2003-2007年,我县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完成了、、等10条重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7713公顷,创建了庭园水保型、城郊休闲型、小康示范型等治理模式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2008-20XX年我县继续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按照水利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理念,完成了、、、等8条重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453公顷,全部达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级标准,创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典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新模式。二、迎振兴发展之春,创生态保护最大硕果20XX年换届以来,特别是20XX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出台之年,也是水保不平凡的一年,第1页共4页我县在国家开展第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面积21.7平方公里、县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治理面积2.82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国家又在9月份追加了我县第二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合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525平方公里,面对艰巨任务,我局抢抓时间、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打好20XX年治理工程攻坚战,全面了完成任务,创生态保护最大硕果。我县20XX年第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治理水土流失任务面积21.7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415公顷,经果林204公顷,种草38公顷,封禁治理1513公顷,山塘6座,蓄水池45口,沉沙池50口,谷坊20座,沟渠125公里,田间道路10公里,中央投资530万元。我县20XX年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综合治理面积2.825平方公里,其中封禁治理282.5公顷,建蓄水池20口,挡土墙60米,沟渠3.35公里,建垃圾清理中转站间、垃圾池一座。中央投资90万元。我县20XX年第二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建设水土保持林1250公顷,种植经果林490公顷,种草135公顷,封禁治理4125公顷,建塘坝28座,蓄水池130口,谷坊35座,沉沙池120口,修排灌沟(竹节沟)196公里,田间路18公里;中央投资1470万元。20XX年三项水保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29.8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20XX万立方米,增加经济收入425万元,增加粮食产量92.5万公斤,增加林草植被面积1320公顷,受益人口36280人,脱贫人数1022人,解决人饮9878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以脐橙、油茶为主等特色产业得到培植和发展,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流域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生态保护的有力加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水保工作出色,任务完成较好,争得了20XX-20XX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列入省一类县,五年上级将投入资金5250万元,目前我县已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并已获水利部批复立项,20XX年中央资金已拔至省财政厅。三、认真落实20XX年崩岗治理项目,争取到我县20XX-第2页共4页20XX年崩岗侵蚀综合治理工程列入振兴项目我局积极争取,认真落实20XX年崩岗治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