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大全 3 篇 篇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目的: 1、反复诵读,理解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行。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1、谈话:今日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2、学生读注解,介绍本诗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通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撤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类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互相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要求:读注解,圈点勾画本人已读明白或未读明白的内容)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老师朗读的语调和情绪。 3、生齐读师领读全诗。 4、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1、朗读全诗,找到关键词,说说诗人的处境。 凄凉地弃置身 2、试揣摩诗人如今的情感 凄凉:诗人参加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确实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如此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光阴就如此虚度了,诗人感受本人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3、在这漫长的二十三年中,诗人是如何样度过的呢?诗人内心的情感又如何呢? 复古空吟 空:诗人“复古”应该是思念当同参加改革的旧友,可本人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况且这些旧友多遭到迫害,特别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4、无数个漫漫长夜,诗人思绪万千。二十三年的离别,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