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生态渔业发展措施摘要。作者对XX市所辖的XX县区境内的冶源、嵩山、大关、沂山、丹河、淌水崖6座大中型水库和XX县区境内的黑虎山、仁河2座大中型水库以及淡水养殖场等单位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结果,针对当前XX县区和XX县区生态渔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关措施,供渔业管理者参考。关键词:临朐;水库;生态渔业;措施XX市所辖的XX县区、XX县区地处泰沂隆起地带东北部,境内地形复杂,山丘面积大。沂山坐落于XX县区境南部,呈扇状向北展开,弥河、汶河及其支流多顺山谷而行,北部为冲积平原。位于温带亚湿润区,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温凉爽,冬寒干燥。XX县区境内大小河流50余条,夏秋季节水量丰沛,为建设拦蓄水设施创造了条件。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XX县区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争取到了国家水利部门政策、技术、资金、料物支持,组织XX县区水利技术人员配合上级业务部门进行水文、地质勘测,合理选址,XX县区人民积极参与,兴建了大中小型水库594座,其中大中型水库6座,小水库、塘坝588座。主要建在县境内弥河、汶河、石河、丹河等河道上。这些水利设施每年拦蓄洪水总量达53903.2万m3,对XX县区的抗旱防汛、农业灌溉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汛期阻挡洪涝灾害、旱年灌溉保丰收的可喜局面。同时这些水库在发展生态渔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加大对大中水面水污染治理建库以来,针对大中水面转变效能,XX县区委、县政府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集中清理大中型水库鲤鱼网箱800多个,并于20XX年11月份集中清理大水面周围危害水质的饭店、渔场等建筑物100多处,大大减少了水库内鱼的排便量和流入水口的生活污水量,有效保护了大水面水质环境。二是争取国家资金,对大中型水库上游汇水区域进行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对顺坡耕种的山坡地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冶源水库大水面所依托的弥河上游建了万亩黑松林风景区,景区内到处是密密匝匝黑松树,树下杂草、灌木丛生,有效地保持了水土。第1页共4页同样位于弥河上游的宋香园生态世界,计划种植40000亩薰衣草,目前已种植3000亩,均种植在层层梯田上,即达到了旅游观光地的经济效益,又达到了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2投放鲢、鳙等生态养殖鱼类品种XX县区水库水中n、p含量非常高,极易繁殖大量的藻类,爆发蓝藻水华,导致水色浑浊变异味,致使地表水不能饮用。近5年,国家对生态渔业尤为重视,连续三年每年给XX县区生态渔业投资30万元,大中水面投放4寸以上规格的鲢、鳙鱼种52万尾。通过对冶源水库大水面前后5年的投放量、捕捞量以及捕捞规格的对照,该水库水质生物量明显减少,突出表现两方面:一是20XX年至20XX年加大了投放4寸以上鲢、鳙鱼大规格品种,成活率也明显提高。二是投放数量却比1981年以前的5年减少了63.17万尾。同样,20XX年~20XX年的捕捞量比1981年以前5年捕捞量减产30.975万kg,捕捞规格也同样减少了50%。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状态越来越好,所管理的水面基本历年相同,捕捞规格和鱼产量明显减少,说明水库水体生物含量同样也减少。通过前、后5年对照比较启发我们应减少每年的投放量,既要达到养殖的规格2.25kg以上,又要保护鱼类捕捞规格的价值,还要做到水库生物量不能增加,反而减少的局面。建议该库每年试验性减少鲢鳙鱼投放量30%。综上所述,地表水是人类健康与生存基础,就好比鱼离不开水一样,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和生存。滤水性鱼类就是通过鳃粑过滤水中浮游生物、藻类、有机碎屑等,鱼类通过消化、吸收水体中的生物,既达到渔业产能效益,又达到水质清新、无生物污染效能,使水面的水质始终保持好的状态,颜色更清、水质更好,让人们放心饮用地表水,不再随意开采地下水源。现在捕捞鲢、鳙鱼与20世纪70、80年代初期相比每年捕捞规格小30%和50%,投放量与上世纪80年代初比较有所减少,同时采取了杜绝肉食鱼类投放等措施,明确了种群动态和资源补充规律,探索了实施定额、定点和定捕捞规格的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工程,维护了水库水质状况。每年不间断向水库投放鲢、鳙滤食性鱼类,控制蓝藻水华,使水库保持了良好水质环境。通过采取以上措施,XX县区大中水面水质明显改观,南部中型水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