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学。 •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教育的产生 • 产生的原因: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产生的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和语言的形成。 • 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教育的无阶级性;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 • 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教育思想 • 孔子 1.重视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 立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2.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孔子创办私学后,首先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 的办 学方针,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的目的。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学而优则仕” 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 4.教学内容。一曰:“子以四教:文、行 、 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 《礼》、《乐》、《易》、《春秋》等“六书” ,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5.教学特点。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6.树立教师的典范。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 蔡元培 1.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