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开发,要求学生系统了解“五四”以来的文学发展过程、发展规律、脉络走向和各个文学思想流派的兴衰、特点及影响,历史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与审美个性。 二、使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教材为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期末考试以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命题、评分依据。 三、考核目的要求: 本课程考试着重检查学生理解与记忆能力,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综合能力。在考查课程主体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 1、试题考核的能力层次分为识记、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等几个层次。 ①识记指记住大纲所规定的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指定教材对有关内容的阐述,如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家、作品的主要成就与特色,占试卷总分的 20%。 ②理解指懂得、了解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对教材中所讲授的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一层次的试题约占试卷总分的 30%。 ③分析即简单运用,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某些知识来分析简单的文学现象与问题。这一层次的试题占试卷总分的 30%。 2 ④综合运用指能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多方面知识来分析较为复杂的文学现象。这一层次的试题占试卷总分的20%。 2.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各个层次试题的分数比例为20∶30∶30∶20。 试题的难度档次与试题考核的能力层次不是同一个概念,在考核各能力层次的试题中都有难易档次不同的试题。例如,考核识记试题中可能有较难的题目,考核综合运用的试题中可能有较易的题目。 3.试题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阅读分析题等。 4.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或命题的依据有二: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二是指定教材。试卷覆盖率占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80%以上。 5.考试方式:本课程考试一般情况下基本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核。 6.考试的时间和及格线:本课程考试的时间为10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