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教学设计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 》中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共需 2 课时完成。本课为第1 课时的学习。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 — 探析结构— — 设计结构— — 欣赏结构 。“结构” 与“设计” 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则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结构及受力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掌握应力和强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明确强度与材料、强度与物体的形状及连接方式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 3 、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注重交流,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应力的计算,强度与应力的关系,结构设计需要在容许应力范围之内。 四、学情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比较 感兴 趣 。他 们 的思维 、生活经 验已 有一定基础,并 在前 面 章节的学习中已 经 初 步掌握了 结构的一些 相关知识,在此 基础上帮 助 学生从 其 生活世 界 中选 择 通俗 感兴 趣 的主题 和内容,对结构问 题 进行进一步探讨,上升 到理论的高 度。 五 、教学策 略 : 本课采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多举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结构的概念,指出事物的性质:强度和稳定性 (二)知识构建 1、强度 对于结构变形,只给以“结实”“不结实”来评说是不够准确的,而对于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应该有更科学的描述。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来表示,我们用应力来衡量强度。 (1) 内力: 外力使构件发生变形的同时,构件的内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抵抗力,称为内力。 (2) 应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学生活动一】 (3)拓展:探讨强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