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漳州市龙师附小 林金美 (本篇教学设计荣获2007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安排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材用举例的方式提出了活动的指向: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单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节日风俗、各地民俗、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间艺术,可以分为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种类,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通过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安排在学完第17课之后,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而且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法方式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等。 设计理念: 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并把能力运用于实践中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就是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倾听、表达、领悟交际,从而达到听得认真,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的目的。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 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 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沟通。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长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交际。 活动过程: ▲搜集信息 (时间:两周) 一、激趣导入,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的。 1、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7课,我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