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调研报告摘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以“幸福农村建设”为统领,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支撑,在“幸福农村”建设中着力加强幸福平安村、幸福生态村、幸福富裕村、幸福科技村为重点的“幸福四村建设”。关键词:水利现代化;幸福农村;重点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以“幸福农村建设”为统领,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支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目标,紧紧把握水利发展战略机遇,出台了《关于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确定到20XX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坚持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围绕四个水利体系建设,在“幸福农村”建设中着力加强幸福平安村、幸福生态村、幸福富裕村、幸福科技村为重点的“幸福四村建设”。一、围绕高标准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打造“幸福平安村”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进展,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规模的城市功能集聚,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良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平安宜居性已经超越了其他属性,为越来越多的群体所关注。而20XX区以圩区为主,全区地势低洼,除部分山丘地外,地面平均高程在(吴淞,下同)2.0~4.5米,最低1.5米,是防洪保安的重点地区。防洪保安,万无一失,是百姓平安的基础。1.抓重点、固堤防。建设以万亩圩达标为重点的高标准防洪排涝减灾体系。20XX年XX市水利局编制了《XX市20XX~20XX年万亩圩区达标建设规划》,确定13只万亩圩,按照防洪标准50~10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达标建设,这些圩区已构成了各自的防洪排涝体系,到“十二五”末将完成10只万亩圩达标验收。目前,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已形成三大子体系:一是以256.8公里圩区防洪圩堤、285座固定排涝站(3.94万千瓦、751.02m3/秒流量)和68座防洪闸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二是以1条省级河道、13条市级河道、12条区级第1页共5页河道、97条镇级河道和1140条村级河道为主干,全长700多公里,具有引、排、调、蓄功能的河网工程体系。三是以8个水利农机基层站、100多名专管人员组成的管理服务体系。2.转观念、促转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台风、强降雨破坏力日趋明显。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全区各镇兴建、且均建设在圩内,由于改变了用地性质,硬结地面扩大,地面径流加快,极易形成内涝。各类统计表明:城市化进程加快,水灾损失急剧上升。20XX区及时转变传统的农村防洪观念,向现代城市防洪转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建设、房管、交通、环保、城管相关部门联动,从设计、审批、施工、管理等环节,把好雨水排涝系统建设关。二是调整配套工程,各镇在规划工业园建设时,对开发地块进行防洪规划,并调整部分水系,疏浚圩内河道。三是建立应急机制。及时修订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3.破瓶颈、解难题。目前极端天气频繁,供电线路在强台风、强降雨来临时经常变得弱不禁风,断路、短路时常发生,给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压力。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一流的排涝设备,如果没有了电力供应,将发挥不了作用,直接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为确保汛期内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一要提高平时巡查力度,及时消除影响电源供应的安全隐患;二要加强与电力部门联动,制定科学的电力抢修应急机制;三要立足自给,配备固定和流动发电车,确保电源随时供得上。二、围绕循环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打造“幸福生态村”20XX区,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南临万顷太湖、北靠万里长江。土地肥沃,河道纵横,风景秀丽,被称为“鱼米之乡”。近年来,20XX区在进行现代化水利建设时以“绿色、环保”为理念,以水生态修复为重点,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同步发展,走出治水、活水、美水的良性循环道路。1.治水工程。地下管网与河道整治结合。20XX区委、区政府根据本地区河道水质污染源现状,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投第2页共5页入巨资在城镇和农村全覆盖铺设生活污水管网,并在边远分散村庄设置9个生活污水点源治理点,源头截污。对遍布全区城乡的97条主要河道实施“河长制”,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