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说课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地貌。本节在前面三章的学习基础上,讲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从整体来认识地理环境,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同时,本节又是必修2、3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从宏观上看,本书不仅是必修模块地理(一)的枢纽,而且是整个人地关系体系的转换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教学拟制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能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和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形成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树立地域环境差异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原理: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即自然地理过程无时不在;②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2、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说教法 (一)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案例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二)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会学习”。 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既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训练,也保持了让学生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的习惯。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