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80 学时/5 学分,其中理论 56 学时,实验 24 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类 先修课程:无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全程教学内容的导引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构建的实质是寻求一种统一的思想来认知计算学科,并对计算学科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描述,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应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入门课程,介绍了《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 2002》中有关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专业知识的知识点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人文等知识,力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树立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使读者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实现以下理念: (1) 以国际国内教学研究成果为指导,涵盖CCC2002 中对“计算机导论”所要求的知识点并注意反映近期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2) 除了知识的介绍外,对学科的研究范畴及学习方法也作了介绍,力求在大学学习的开始阶段就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己的活动和体会,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特别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4) 体现对学生有关人文方面的要求,介绍了社会对 IT 技术人员的要求,对学生的择业和就业进行初步指导。 (5) 每个章节中都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或有关 IT知识的介绍,力图用领域中大师的辉煌成果激励学生并使他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概 述(4 学时) 1. 计算的起源 2. 计算的起源 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4. 计算学科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 7. 社会信息化的挑战 8. 计算机产业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6 学时) 1. 数值数据 2. 非数值数据 3. 数据的机器编码 4.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5.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6. 存储系统的结构 7. 输入输出系统 8. 多核技术 9. 高性能计算机 10.并行计算机 11.分布式系统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