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言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篇 有一天,孔子在傍晚时分放学以后,和颜渊、子路两位弟子随兴交谈。在孔子心目中,颜渊是他最喜爱的弟子。因为颜渊闻一知十,具有万人不及的明敏天资,能够从孔子一言半语的教诲中,探求深蕴其中的奥义,并且身体力行从不倦怠。然而,孔子所喜爱的,并非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那颗虔敬热道的心。孔子常认为颜渊的心,真可比为人生之宝玉,光洁无疵。子路也是孔子心爱的弟子。他在孔门中,年龄最长,只少孔子九岁,但他的心却比任何弟子都年轻。他那好比青年的特有的天真活泼的精神,时常引得孔子心喜。不过,孔子对子路之爱和对颜渊之爱却迥然大异其趣。因为,从颜渊身上,孔子能够体会到和真理之爱类似的感觉。至于子路,那就不一样了。对于子路,孔子常抱着深深的忧虑。由于自负心理的作祟,子路习惯在观察事物时,见解流于轻薄,可说已变成了恶癖。而且,子路实践方面的勇气,在门弟当中,虽然绝不输给任何一位,但等到实践起来,却往往变质成为第二义,甚至第三义,总会失去中心,有违初衷。所以,有时候他自认为在行正道,其实是一直在和真理背道而驰。如此一来,精力永远充沛,而且极富实践力的他,因这种偏失,也就比别人更容易造成危险。因此,相应地,孔子每每看子路表现得那么坚定,起初总是不由得不微笑着颔首称许,而这种笑容,也每每持续不了多久;紧接着孔子的微笑而来的,一定又是一阵深刻的寂寞,填满了孔子的胸膛。眼前,在黄昏的薄暮中,同颜渊、子路两人对坐在阴暗的杏树底下,在外表上,子路和体弱多病的颜渊一比,虽然显得格外地魁梧豪壮,但由于这层因素,在孔子的眼里,子路却显得特别肤浅、空泛。于是,孔子决定趁今天这个机会再诱导子路,希望他能有所反省。事实上,要诱导子路反省,很难找到这样好的机会。对有极端自负心理的子路来说,要他当着许多年轻同学的面,接受孔子毫不隐讳的训诫,是自认为在学问上属于大前辈的他,所难以忍受的事。有时候,孔子委婉地教诲他,他心里虽然明白孔子的暗示,但也往往会装聋作哑,故意装作听不懂而敷衍过去。 由于自负的心理,子路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刚强的个性。只有在和颜渊一起时,子路的自尊心才不会那么强烈。颜渊不论对待任何人,都非常谦逊,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