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 德 经 》 全 文 及 翻 译 第一章 道 可 道 ( 可 以 语 言 交 流 的 道 ) , 非 常 道 ( 非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道 ) ; 名 可 名 ( 可 以 明 确 定 义 的 名 ) , 非 常 名 ( 非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名 ) 。 无名 天地之始( 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 称) , 有名 万物之母( 名 只是为了万物的 归属) 。 故常 无欲以 观其妙( 因此常 用无意 识以 发现其奥妙) , 常 有欲以 观其徼( 常 用有意 识以 归属其范围) 。 两者同出异名 ( 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 同谓玄之又玄( 这就是玄之又玄的 玄关窍) 。 众妙之门( 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 不二法门)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所以 为美) , 斯恶已( 是因为丑恶的 心灵在作崇) ; 皆知善之为善( 皆知善之所以 为善) , 斯不善已( 是因为不善的 意 念在作怪) 。 2 故 有 无 相 生 ( 因 此 而 产 生 了 有 无 相 生 ) 、 难易相 成( 难易相 成) 、 长短相 形( 长短相 形) 、 高下相 倾( 高下相 倾) 、 音声相 和( 音声相 和) 、 前后相 随( 前后相 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 。 是以圣人( 但是圣人) , 处无 为之事( 处于无 区别心之无 为境界) , 行不言之教( 教化众生 于不言之中) , 万物作焉而 不辞( 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 不横加干涉) 。 生 而 不有 ( 生 养万物而 不据为己有 ) , 为而 不恃( 竭尽全力而 不自恃已能) , 功成而 弗居( 功成业就而 不居功自傲) 。 夫为弗居( 正因 为他不居功自傲) , 是以不去( 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 。 第三章 不尚贤( 不刻意招贤) , 使民不争( 使民众不去争名) ; 不贵难得之货( 不稀罕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 使民众不为盗) 。 不见可欲( 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 , 3 使 心 不 乱 ( 就 不 会 产 生 动 乱 的 动 机 )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所 以 圣 人 的 治 理 方 法 是 ) : 虚 其 心 、实其 腹( 普及虚 心 、养身的 道理 ) , 弱其 智、强其 骨( 宣传弱智、强骨的 好处) ,【注: 弱者道之 用】 常使 民无知无欲( 常使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