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2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 0 “钢琴之王的微笑”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语文 学段: 高段 年级 六年级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 1 1 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 0 0 9 年 6 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王双 怀柔三小 6 9 6 2 3 7 6 2 实施者 王双 怀柔三小 6 9 6 2 3 7 6 2 指导者 魏金玲 怀柔三小 6 9 6 2 3 7 6 2 课件制作者 王双 怀柔三小 6 9 6 2 3 7 6 2 其他参与者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重视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字,畅谈感受,理解课文的主题。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钢琴之王”的微笑》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姑娘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帮助身处困境的人的人格魅力。字里行间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是一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记叙文。课文很有特色,紧紧围绕“微笑”这一主线展开。文中李斯特三次微笑发生的地点、时间、情景有所不同,因而对姑娘产生的影响不一样,对读者的震撼也不一样。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学生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课文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能够了解文章内容,能够从课文中提取简单的直接或间接信息。但是对于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感情及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学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电脑课件 技术准备:ppt 2 0 1 2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2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 、能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的意思。 2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知道李斯特是个怎样的人。 3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问题框架(可选项)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设置悬念,走进文本 自主学习,感悟哲理 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回顾整理,体会写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