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及其构成的整体形象。文学形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而作家杨沫在《青春之歌》这部作品中用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画面塑造出的林道静的这一文学形象也不例外,同样具有文学形象的这些普遍性特征。 杨沫在《青春之歌》中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了大量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灵动的文学形象。有在斗争中茁壮成长的女主人公林道静;爽朗热情、坚贞不屈的卢嘉川;稳健沉着、机智勇敢的江华;关怀战友、视死如归的林红;积极向上的徐辉、罗大方、许宁;庸俗自私的余永泽;贪图富贵享乐而沦为娼妓的白莉苹……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但是小说中塑造的这些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典型的还是女主人公林道静的形象。作家在小说中刻意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来衬托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的成长和蜕变,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庞杂,但却安排得非常得当,把要表现和突出的都做得很到位。没有给读者眼花缭乱,杂乱无章的感觉,反而让读者觉得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必不可少。 林道静这一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林道静是作家精心塑造和想象的产物,寄托着作家的主观情思,有主观性。同时,作家塑造的林道静又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因此又有客观性。作家曾深有感触地说过:“我要不是在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要不是在日本帝国主义节节进攻下,正当我个人失去学业、走投无路的时候,幸而遇见了中国共产党,我绝不会写出《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的,也不会塑造出林道静、卢嘉川、林红这些人物来的”,林道静不是我自己,但是有我个人的生活在内。我的家庭和林道静出生的封建大地主家庭差不多,我的父亲也是像林道静父亲那样的人。……读完中学后我就和剥削家庭决裂了。我也到过北戴河,到处找不到职业,受尽失学失业的痛苦。’’“那时,我苦闷、彷徨、走投无路,甚至愤而想自杀。就在这时,我遇见了共产党员。他们教育我、指引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于是,从此,我从一个忧郁、悲观、对人生失去希望的青年,很快地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奋斗目标、渴望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洪流中的革命青年……跳出了个人奋斗的小圈子,大踏步走上了艰苦的革命战场。”“我用林道静作为主角,一则因为我极其熟悉这样的人,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