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 题。(20 分)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不尚(崇尚。清·蒲松龄《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开口)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哉?高冠博带、广袂(mèi,衣袖,袖口。明·高启《书博鸡者事》:“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但做上级的人不能察明下情,致使百姓捋起袖子,一起奋起,发泄自己的愤慨。)之衣谓之儒邪?执简(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这里指竹简编的书册)伏(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册、呻吟(诵读,吟咏。汉·王充《论衡·案书》:“刘子政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刘子政欣赏《左传》,他的童仆妻子儿女都能诵读《左传》)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rú hàn,蘸笔书写或绘画)、织制绮组(qǐ zǔ,丝绸的绶带,比喻华美的文辞)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天下不崇尚儒者已经很久了。现在的士大夫,说话就必定自称是儒者。儒者究竟是怎样的呢?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的人就是儒者吗?手里拿着竹简编的书册、不停地吟诵诗文的人就能称他为儒者了吗?更何况能蘸墨书写出有绮丽文采的文章的人要称为儒者,也还差得远呢。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xī)、张酺(p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放下这些不说,就是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这些世人所说的大儒,他们果真足够担当起“儒者”这一称呼吗?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忧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研究,分析)章句(古文的章节和句读),必求其理而已(罢了)矣。既得其理,不徒(只,只是。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在我看来,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诵之,以夸诳(kuākuáng,夸大其词以欺 骗 )于人,必也蹈 (实行 ,践 行 )而行 之。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对此很忧愤。他读上古君 王的书, 2 不研究词句,而必定学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