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OPC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是基于Microsoft 公司的DNA(Distributed Internet Application)构架和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的一个工业标准接口,是根据易于扩展性而设计的。 再来了解一下OPC 的用途 OPC 主要适用于过程控制和制造自动化等应用领域。 OPC 是以OLE/COM 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的通讯标准。OLE/COM 是一种客户/服务器模式,具有语言无关性、代码重用性、易于集成性等优点。OPC 规范了接口函数,不管现场设备以何种形式存在,客户都以统一的方式去访问,从而保证软件对客户的透明性,使得用户完全从低层的开发中脱离出来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OPC Server 的组成 一个设备的OPC Server 主要有两部组成,一是OPC 标准接口的实现;二是与硬件设备的通信模块。 实现 OPC 标准接口 在这些接口中,IOPCServer 是OPC Server 的主接口,通过它实现 OPC Server 在操作系统中的安装和注册。此接口是必须要实现的,其所有方法也必须实现。其它的接口都是可选的我们就不做介绍了,下面主要来介绍如何实现 IOPCServer 接口。 在 IOPCServer 接口中共有六个法: 1、 IOPCServer::AddGroup HRESULT AddGroup( [in, string] LPCWSTR szName, [in] BOOL bActive, [in] DWORD dwRequestedUpdateRate, [in] OPCHANDLE hClientGroup, [unique, in] LONG *pTimeBias, [in] FLOAT * pPercentDeadband, [in] DWORD dwLCID, [out] OPCHANDLE * phServerGroup, [out] DWORD *pRevisedUpdateRate, [in] REFIID riid, [out, iid_is(riid)] LPUNKNOWN * ppUnk ; 此方法是在 OPC Server 上建立一个组。下在我们来实现这个方法: …. …. 首先要对组名(szName)进行检查,看是否有效或是否已经有这个组。 if (szName != NULL) { RequestedName = szName; if (RequestedName == "" RequestedName = pSvrObject->DefaultGroupName(); } else RequestedName = pSvrObject->DefaultGroupName(); for (i=0; iNumbrGroups(); i++) { pGroup = pSvrObject->GetGroup(i); if (RequestedName == pGroup->Name) return (OPC_E_DUPLICATENAME); } 这需要在内存中维护OPC Group(组)的列表(还要有OPC 项的列表)。 如果 szName(组名)正确并且没有建立过该组,就开始根据传过来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