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识记本文中的字词及文体知识。 2、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先自学20 分钟然后提问答疑,再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完成课文学习,最后留10 分钟就行课堂总结及训练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到我们未来的理想,(小时候老师布置的作文)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我们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怎样的教育历程了,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二)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字音字形 学生通过自学识记 (四)整体感知 1 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 段): 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 —1 1 段): 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 2 —1 8 段): 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2 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