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原虫第一部分 原虫概论原虫(原生动物,protozoa): 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腔道、体液、组织和细胞内。研究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的原生动物及其引起疾病的科学,称为原生动物学(Protozoology)。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原虫>50,000 种。1880 年,Laveran 发现疟疾的病因;1888 年和 1893 年,Babes/Smith 先后发现牛双芽巴贝斯虫和其传播媒介;1897 年,Ross/Grassi 揭示了鸟疟原虫生活史和人疟原虫生活史;此后,锥虫、利士曼原虫等相继得到研究,逐步形成原虫学及原虫病学的体系。我国熊大仕教授,20 年代研究马和反刍动物纤毛虫,记录 25 属、50 种纤毛虫……形态与结构大小:一般为 1~30μm,形态多样。基本结构:表膜(pillicle),细胞质(cytoplasma),细胞核(nucleus)。表膜:摄食、排泄、感觉和运动功能;强抗原性。细胞器:线粒体、微管、动基体、鞭毛、伪足、顶复合器等。核:生存和繁殖功能。基本生物学特征营养方式植物式营养(holophytin nutrition):自养型营养。动物式营养(holozoic nutrition):主要方式是胞饮和吞噬。食腐性营养(saprozoic nutrition):靠通过细胞膜渗透吸收或胞饮。摄食方式吞噬(phagocytosis):细胞内形成食物泡,肉足类摄食方式。胞饮(pinocytosis):通过微管摄食食物。渗透(permeation):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直接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扩散进入细胞膜。运动方式--------------------------鞭毛运动:长有鞭毛的原虫运动方式。纤毛运动:纤毛虫的运动方式。伪足运动:能够形成伪足的原虫运动方式。其它:扭转、滑行、蠕行等多种方式。排泄:大多数原虫可以排氮,以氨形式直接通过细胞膜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细胞内寄生虫所产生的废物蓄积在宿主细胞内,对宿主有毒性。无性生殖:1)二分裂(binary fission) :鞭毛虫为纵二分裂;纤毛虫为横二分裂。2)裂殖生殖(schizogony,复分裂)细胞核和其基本细胞器先分裂数次,而后细胞质分裂,同时产生大量子代细胞。3)出芽生殖(budding)先从母细胞边缘分裂出一个小的子个体,逐渐变大。梨形虫常以这种方法生殖。4)内出芽生殖(internal budding)先在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成熟后,母细胞被破坏。有性生殖:1)接合生殖(conjugation)多见于纤毛虫。两个虫体并排结合,进行核质的交换,核重建后分离,成为两个含有新核的虫体。2)配子生殖(Syngamy)虫体在裂殖生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