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1.总则1.0.1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根据国家计委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规定。1.0.2本规定适用于大、中型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项目。小型综合防治工程可适当简化。利用外资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可根据需要由主管部门提出补充要求。专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对本规程的条文予以取舍和补充。1.0.3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设书为依据,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评价。1.0.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论证工程建设者的必要性,确定本工程建设任务。2.确定项目区的范围。3.查明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4.基本确定项目区的各项防治措施及其布设。5.基本确定项目区的土地利用调整方案。6.提出主要工程量和材料需要量,估算工程投资。7.明确工程效益。分析保水保土、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1的改善效果,分析主要效益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8.提出综合评价和结论。1.0.5下列资料可根据需要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1.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第1页共8页2.中间讨论或审查会议纪要。3.投资估算报告。4.经济评价报告。1.0.6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本规定第2-12章内容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2.综合说明2.0.1简述项目区的地理位置,项目区上一级河流(区域)的规划成果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过程。2.0.2简述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概况。2.0.3简述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分区概况,水土保持现状和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2.0.4简述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程规模。2.0.5简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进度安排、主要工程量、材料、劳动力等。2.0.6简述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等。2.0.7说明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论。2.0.8建议。2.0.9附图、附表。21.项目区位置图2.土壤侵蚀类型图。3.水土流失现状图。4.水土保持现状图。5.水土保持规划图。6.土地利用现状图。(县级及其以下项目)7.土地利用规划图。(县级及其以下项目)8.工程特性表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貌、地质。1.说明项目区的地貌类型及其特点。2.说明项目区的土壤、植被状况和土地、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等。3.简述地质构造、地表岩性、物理地质现象;滑坡、泥石第2页共8页流现象、分布及成因。3.1.2水文、气象。1.说明项目区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台和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站的分布与观测概况。2.说明项目区的风、气温、日照等气象特征。3.说明项目区降水、径流、暴雨、洪水、泥沙等水文特征。4.确定工程的设计、校核的洪水峰量和总量。3.2社会经济条件3.2.1简述项目区的行政区划状况。3.2.2简述项目区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劳动力状况等。3.2.3简述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3.2.4经济状况。1.简述项目区农业(包括农、林、牧、工副业等)生产水平。2.简述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林产品、果品、畜产品等)的市场供需。3.简述农业经济结构和存在的问题。4.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状况。3.2.5简述项目区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教育等基础设施状况。3.2.6简述项目区的土地使用政策及落实状况。3.3附表1.项目区气象特征表2.项目区降水特征表3.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4.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表5.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表6.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现状表4.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4.1水土流失状况4.1.1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原因、流失面积、流失程度、流失量等。4.1.2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对当地及下游经济和社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和危害。4.2防治现状第3页共8页4.2.1说明项目区水土保持现状和效果。4.2.2分析项目区水土保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4.3附表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5.项目任务和规模5.1建设目标5.1.1从项目区以及所在区域(河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5.1.2阐明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5.1.3阐明项目建设期末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