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休闲农业构思1水土保持的意义与功能1.1水土保持的意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一条阐明了水土保持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广义上讲,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从狭义上讲,水土保持是保障某区域内的山、石、土、田、林、路不被破坏,水土不流失,自然景观良好,生态平衡,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生存,这就是水土保持意义之所在。1.2水土保持的功能水与土是水土保持的中心内容,而水资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不可替代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土是农业生产资料,无土何有植物,何以生长。水土保持的作用重大。1.2.1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茂密的森林,丰厚的植被,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保障地下水资源补给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南方,拥有100hm2森林覆盖面积相当于建造一座小(二)型水库[2]。1.2.2保护土壤免遭侵蚀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这种功能的缺失或降低,易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遭受损失。南方花岗岩风化速度缓慢(1cm/100年),雨水密集(1300mm/年),一般监督区土壤容许水土流失量(500t/km2.a),如水土保持措施到位,将减缓暴风雨所带来的雨水侵蚀,减少水土流失量。1.2.3降低旱、涝自然灾害在光、热、水、土、气五大基础环境要素中,水土保持功能的高低可以影响一个区域的两个基础环境要素,进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实践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就高,危害也相对严重。看第1页共4页过山西的山头,遍山不长林,看过内蒙的沙漠,遍地不长草,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的农民在缺水的环境中艰难生存,首都北京曾多次遭受沙尘暴的侵蚀......。水土保持将改善自然灾害的侵扰。1.3水土保持缺失的危害水与土是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物件,离开水土,人们将不能生存。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自然风物。后来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乱伐造成的损失,使我国的西北部地区的水土遭到严重破坏,产生沙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的制约。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沙漠化正以每年5km的速度推进,许多村镇被黄沙淹没,农业荒芜,农民、牧民被迫举家迁徙,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可以说,没有水土保持,没有森林,没有植被,就没有自然生态,也谈不上生态平衡。2休闲农业的意义与功能2.1休闲农业的概念依照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的规定。休闲农业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1]。从某种意义上讲,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活动[1],由农业的初级产业、二级产业和三级产业综合为一体,将农业生产主体及其周边环境与文化休闲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推向寻求自然、还朴归真的社会市场。2.2休闲农业的意义休闲农业具有特定的物件。首先,应有农村农业环境的自然景观,即自然资源。如山林、湖泊、河流、村落、田野,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水与土构成的大自然景物。其次,有农业生产的物品多样性,如农副产品、园林艺术、林、牧、渔产品等,而这些产品的产出,离不开水土。其三,休闲农业涵盖有农村文化的乡土性和农村特定景观的优美性等因素,如农村的第2页共4页文物古迹、山峰、岩石、寺庙、乡土风俗民情,还有不加修饰的村落、溪流、田野风光以及农耕农作等景像,综合因素均由水与土构成。休闲农业意在把农村、农业、农民提升到一个崭新的社会平台,为都市人或旅游者提供闲暇的场所,展示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人享受绿意盎然的田野风光。城市人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度过休闲度假的好时光;农村农业农民在展示分享大自然赐予的礼物中获得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