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工作会总结讲话同志们:这几年我们国家发展得比较快,水利事业发展得也比较快。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家非常关心这个规划,不仅是中国人关心,外国人也关心。因为现在中国的一举一动,对世界的影响太大了。中国现在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27年,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能不能保持下去呢。从世界各国来看,一些国家在一段时间,比如十年时期,十五年的时间,最长的也就是二十年内,能保持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已经高速发展了27年,今后还能走下去吗。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去总结过去,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未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路走得更好,走得更为正确。水利上,近年来思路有很大的调整,我们现在也需要去总结一下过去,指导一下未来。我们现在走的路符合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哪些地方是符合的,哪些地方是做得不够的,今后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往前走。所以,在这次会议上,我再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些年的工作,标题就是再论资源水利。刚提出资源水利的时候,很多同志不理解甚至比较难以接受。现在总体上看,大家比较接受了,实践当中也取得很多的成果。但是,资源水利的理念,或者说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不是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思想理念中了。我看还有问题,对于资源的认识,对于生态的认识,我们有了比较大的转变,但是有时候遇到具体问题,思考得还不够深入。98大水后,我到水利部工作,当时感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各地都比较重视工程,到处讲工程,讲项目。大家把工作目标放在工程上。有项目就有投资,有投资就有事干。工程水利,实际上是把要项目、要工程作为工作目标。我们以前重视第1页共4页治理、开发和利用,现在一定要重视节约、保护和配置,要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在1999年中国水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我作了“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做好面向2l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的讲话,之后又提出“九个转变”,提出了资源水利的概念。2002年在中国水利杂志专家委员会会议暨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我作了题为“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和体制保障”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关于资源水利的理论阐述归纳起来,形成《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书,将资源水利提炼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我在中国水利杂志的专家委员会主办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上,讲了“c模式”。c模式是通过讲全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坚定走资源水利这条路的信心。下面,我主要讲一下如何认识资源水利以及资源水利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资源水利,主要强调节约、保护和配置。过去,我们也强调了这些方面,但是在思想上没有深刻地理解、领会。我们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摆在灵魂的地位。这些年水利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过头来思考,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水利,实际上是讲水资源的现代管理。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环境影响。治理,主要是指防洪减灾,重点是河道的治理,修坝也好,修堤防也好。防洪减灾最重要的是给洪水以出路,与洪水协调相处。给洪水以出路,不仅是洪水发生时给洪水出路,而且是平时就不要占用河道。城市要发展,工业要布局,不修堤防不行。问题是有河就修堤防,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如果所有河道都有堤防,一旦形成洪水,大量洪水都要在堤防内涌入江河湖海,将会使灾害更严重。这就是一种哲理。因此,该发洪水的时候,就得让它有出路。在分洪标准之前,要把堤防守住。超过防洪标准,就要带领群众安全撤离。开发利用。首先,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我国年平均水资第2页共4页源量有2.8万亿立方米。我们讲最珍贵的资源,一个是能源,一个是土地,一个是水。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决定了水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