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伤寒类方总结

伤寒类方总结_第1页
1/23
伤寒类方总结_第2页
2/23
伤寒类方总结_第3页
3/23
伤寒类方总结伤寒类方总结麻黄类(附方解、方歌)导读:本文选自《退思集类方》,本徐灵胎氏《伤寒类方》化裁,以《金匮》、《伤寒》方、后人方附之,分为二十四类。如序所言:“所注多遵徐书,而博采群书,间有先生新注,及自制数方附见,去取颇属审慎,注释亦极明白。余尤佩其虽一以仲圣方为宗,而能集仲圣以下医方之长,绝不拘泥一家-^E-55言。麻黄汤类麻黄汤治太阳病风寒在表,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发热恶寒,恶风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宜此发汗。若脉浮弱,汗自出,或尺脉微迟者,俱不可服。若风、寒、湿三气成痹,及冷风哮嗽,最效也。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烦疼。麻黄汤原方加白术四两。麻黄发汗之峻剂,监以桂草斯无弊。(麻黄开窍发汗,性最猛烈,故以桂枝监之,不使其大汗亡阳,甘草和之,不使其劫阴脱营,如驭马防其放逸耳。)麻黄入肺杏入心,发汗必通营与卫。(麻黄轻清入肺,杏仁重浊入心。仲景治太阳初病,必从心营肺卫立方也。)先煮麻黄取力专,(麻黄先煮,取其力专,不仅为去上沫已也。)不须啜粥恐留滞。(不须啜粥,恐留恋麻黄之性也。)减去大枣与生姜,恐碍杏麻升降制。(仲景发汗方中,每加姜、枣,此不用者,以生姜横散解肌,碍麻黄之上升,大枣缓中腻膈,碍杏仁之下降故耳。其精切又如此。)要知麻桂性辛温,仲景原为风寒制。无论伤寒与中风,卫实麻黄表虚桂。(麻黄汤治卫实,桂枝汤治表虚,在有汗无汗上分,不在风寒上分也。)后人妄用治温暑,无怪下咽人即毙。(麻黄、桂枝二方,原为冬月即病之正伤寒而设,后人误以之治温暑,无怪乎下咽即毙也。)伤寒初病在太阳,头项强痛此经系。(头项强痛,为太阳经的证。)发热恶寒无汗喘,脉浮而紧麻黄谛。(以上为麻黄汤的证要诀。麻黄治无汗,杏仁治喘,桂枝治恶寒,甘草和诸药,无一味不紧切,故谓“经方”。)寸关浮弱(表虚)尺迟微(里虚),误汗亡阳祸不细。(若浮弱微,非麻、桂温通关节,宣发寒邪不效。虚者,同补气血药服。)冷风哮嗽还堪济。(冷风哮证,由风寒客于背俞,屡止屡作,用此散寒利肺最效。病哮喘,虽服麻黄而不作汗也。)《金匮》麻黄加术汤,湿家身体烦疼诣。(湿外盛者,阳必内郁,故烦疼也。)寒湿在表汗之宜,麻术相须功益济。(麻黄得术,自不至于过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伤寒类方总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