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审核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使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达到为二阶段审核做好充分准备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2 职责 2.1 计划管理部负责一阶段审核的初步安排和审核策划、审核计划的审批。 2.2 审核组长负责一阶段审核的具体策划和实施。 3 要求 3.1 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的目的及基本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审核目的是了解组织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情况,确定是否具备进行第二阶段审核的条件。基本实施内容包括: a)审核客户的管理体系文件; b)评价客户的运作场所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与客户的人员进行讨论,以确定第二阶段审核的准备情况; c)审查客户理解和实施标准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对管理体系的关键管理绩效或重要的因素、过程、目标和运作的识别情况; d)收集关于客户的体系范围、过程和场所的必要信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遵守情况(如客户运作中的质量、环境、法律因素,相关的风险等); e)审查第二阶段审核所需资源的配置情况,并与客户商定第二阶段审核的细节; f)结合可能的重要因素充分了解客户的管理体系和现场运作,以便为策划第二阶段审核提供关注点; g) 评价客户是否策划和实施了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以及管理体系的实施程度能否证明客户已为第二阶段审核做好准备。 3.2 一阶段审核的实施 3.2.1 对大部分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均应在客户的现场进行,食品安全管 理体系和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应在客户的现场进行。以下列出适宜现场实施第一阶段审核的情况或考虑的因素: a)复杂的管理体系,如组织的规模、结构及其职能复杂(如集团公司);组织的运作场所及现场复杂多样(如具有多个临时场所和/或多场所的组织); 体系覆盖了相当数量的产品/服务范围,或具有高度复杂的活动和过程;多个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 b)新扩展的技术或认证领域; c)对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或活动中的相关技术或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或经验不足; d)高风险项目,包括法规环境或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行业,如食品、药品生产和建筑施工等行业;基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相关因素的性质及其具有的高风险特性(如CNAS-GC11/31/41 附表1“认证业务分类表”中带“★”号或风险等级标识为一级的各专业类别)。 3.2.2 对以下情况可考虑不到客户现场实施一阶段审核(仅限于Q/E/S): a) 受审核方已获中心颁发的其他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通过以往的审核对其管理体系建立了足够的信心,且已充分...